-
【福建招商】第二届创响福建创新创业大赛落幕 优质项目引3亿意向投资
2019年,第二届“创响福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2019年“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区域赛决赛在福州落幕。作为福建省重点打造的省级创新创业赛事品牌,大赛通过发掘培育优秀项目、促进成果转化,有效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现场多个项目获投资机构青睐,意向投资金额达3亿元,同时启动大赛官网搭建长效服务平台。 (一)赛事定位:构建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 该赛事旨在通过省级平台整合资源,聚焦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发掘和培育一批技术领先、模式创新的优质项目与团队。作为“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赛事立足福建制造业基础,以“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为目标,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赛事组委会通过前期广泛征集、多轮筛选,吸引了全省各地中小企业及创客团队参与,形成“选拔—培育—对接”的全链条服务机制,为参赛项目提供政策解读、技术指导、融资对接等多维度支持。 (二)核心成果:创新项目与资本高效对接 经过多轮角逐,企业组与创客组分别产生一等奖项目。其中,企业组一等奖项目聚焦北斗技术与车联网融合应用,通过整合卫星定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智能化车辆管理系统,在交通出行、物流调度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创客组一等奖项目则专注于浸入式液态散热技术研发,针对主机设备散热效率瓶颈,提出新型解决方案,有望提升电子设备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大赛现场设置投资对接环节,多家创投机构与参赛项目深入洽谈,最终10个项目达成意向合作,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意向投资金额累计达3亿元,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注入资本动力。 (三)生态延伸:打造长效服务与品牌影响力 为扩大赛事影响力、增强项目传播力,本届大赛首次设立“最具人气项目奖”,通过线上投票与专业评审结合的方式,提升公众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最终企业组一等奖项目凭借技术创新性与市场前景获得该奖项。活动现场同步举行“创响福建”大赛官网上线仪式,官网集项目展示、政策查询、资源对接等功能于一体,将持续为获奖项目及参赛团队提供后续孵化服务,促进技术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作为福建省服务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载体,该赛事通过多年培育,已逐步形成“以赛促创、以创促产”的良性循环,成为区域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展示窗口。
2025-07-10
-
【城厢区招商】城厢区财政收入实现“双过半” 招商引资激发发展动能
莆田市城厢区二〇二四年上半年财政运行态势稳健向好,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过半以上,快于序时进度。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当地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招商引资、落实惠企政策等举措,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一)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发展根基。莆田市城厢区聚焦企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通过精准推送政策红利、简化申报流程等方式,确保各项税费优惠直达市场主体,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加强要素保障,统筹解决企业在用地、用工、融资等方面的困难,为企业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环境,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强化招商引税,培育增收动能。莆田市城厢区将招商引资作为壮大财源的重要抓手,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制定精准招商策略。建立健全招商工作机制,组建专业招商队伍,通过举办招商推介会、赴外考察对接等方式,积极引进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注重项目落地服务,实行“一项目一专班”制度,全程跟踪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切实将招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财政收入增长点。 (三)加强财源征管,提升收入质量。莆田市城厢区在培育财源的同时,注重加强财政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税收征管效能,堵塞征管漏洞。针对房地产领域,有序推进存量楼盘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清算工作,规范税收缴纳行为。在安置房管理方面,通过专题会议部署欠款清缴工作,创新处置方式,加快安置房商场、地下停车位等资产盘活,推动安置房结算欠款及时回笼,进一步充实地方财政收入。 (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莆田市城厢区持续深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出台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通过搭建融资对接平台、落实信贷支持政策等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为财政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2025-07-10
-
【福建招商】福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招商引资与开放合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福建省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优化金融生态、拓宽开放领域、强化区域合作等举措,在招商引资、跨境投融资、闽台金融融合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一)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引领发展。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福建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加快聚集。2018年末,区内已设立各类金融机构近万家,数量较挂牌前实现大幅增长。此后,试验区持续推进金融业态创新,2020年上线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简化贸易融资流程,提升企业跨境结算效率;2021年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业务,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的集聚和业务创新,有效支撑了试验区招商引资和实体经济发展。 (二)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福建积极推动跨境金融改革,支持企业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优化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管理,企业跨境资金调度更加灵活。在反向风险参贷业务方面,多家金融机构为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企业参与国际项目合作。一系列举措推动跨境投融资规模稳步扩大,服务了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三)闽台金融交流合作深化拓展。依托对台区位优势,福建持续深化闽台金融合作,为台湾地区银行提供人民币清算代理服务,累计清算规模显著。同时,支持在闽台资银行发展,为其提供资金清算便利,并通过专项贷款支持台资企业在闽发展,解决台企融资难题。2022年,福建进一步扩大对台金融开放,允许符合条件的台湾金融机构在闽设立分支机构,推动两岸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四)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务实推进。聚焦“海丝核心区”建设,福建省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加大对“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支持,累计提供贷款及发债融资规模可观。同时,设立“海丝”系列基金及专项建设基金,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项目,促进了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 (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在推进改革创新过程中,福建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导向,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通过建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推广“信易贷”平台等,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绿色金融方面,2023年发行多只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项目,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福建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7-10
-
【莆田招商】莆田市外贸进出口强劲增长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莆田市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在招商引资政策持续发力下,莆田市外贸实现显著增长。上半年,莆田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32.6亿元,同比增长46.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营企业表现突出,一般贸易占比近八成,主要贸易伙伴需求旺盛,推动莆田市外贸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 一、外贸增速领跑全省结构持续优化 莆田市外贸进出口增速较全省高出7.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位居全省第六。其中,出口增长31.2%,进口增长58.8%,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占比达76.9%,表明莆田市外贸产业链完整性和附加值提升。 二、民营企业主导作用增强 民营企业进出口209.3亿元,同比增长76%,占莆田市外贸总值的62.9%,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力量。这一表现反映出莆田市营商环境的改善和市场活力的释放。 三、主要贸易伙伴需求旺盛 莆田市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最高增速达186.2%。多元化市场布局成效显现,为莆田市外贸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政策助力高质量发展 莆田市通过优化通关流程、落实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外贸提质增效。未来,莆田市将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向好态势。
2025-07-10
-
【莆田招商】莆田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60亿 招商引资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莆田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等举措,推动建筑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统计数据显示,莆田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60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这一成绩的取得,既体现了莆田建筑业的韧性与活力,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建筑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莆田市建筑业生产经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产值达到562.52亿元。其中,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合计贡献了98.9%的产值。从企业规模看,产值超10亿元的建筑企业有15家,这些龙头企业完成产值353.46亿元,对全市建筑业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二、区域发展格局均衡协调 从区域分布来看,荔城区、城厢区和涵江区建筑业发展较为突出,三个区合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4.58亿元。这种均衡发展的态势,反映出莆田市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在不断提升,各区域协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莆田市建筑业在保持规模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房屋建筑业产值400.85亿元,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155.60亿元,两者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这种结构既保证了传统优势产业的稳定发展,又为新兴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四、政策支持成效显著 莆田市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建筑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在资质管理、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是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莆田市建筑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建筑业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莆田市将继续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建筑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2025-07-10
-
【长泰县招商】长泰县出台人才新政十条补充措施 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助推招才引智
长泰县围绕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同推进,最新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十条补充措施》,聚焦企业需求优化人才生态。此次政策是对原有措施的深化拓展,重点强化企业在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尤其加大对台湾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平台的支持力度,旨在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高地。 一、政策背景与战略定位 长泰县自2017年实施首轮人才优先发展措施以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搭建引育平台等13项举措,初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此次补充措施基于产业升级需求,针对企业反映的引才留才难点,进一步细化扶持方向,明确将“企业主体作用”作为核心抓手,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二、政策核心内容解析 1.强化企业招才自主权 新政允许重点企业直接推荐人才参与县级评选,简化认定流程;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企业,按薪酬比例给予补贴。例如,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可叠加享受省、县两级补助。 2.深化两岸人才合作 设立台湾人才专项支持计划,为台湾专业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创业启动资金等“一站式”服务,并鼓励台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符合条件的最高给予100万元建设资助。 3.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对获批省级以上产学研平台的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政策特别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研发团队占比不低于70%,激发创新活力。 三、政策创新与差异化亮点 对比2017年版本,新措施突出三个突破:一是取消企业引才指标限制,实行“按需认定”;二是将台湾人才单列专项,对接闽台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三是首次提出“人才服务银行”概念,整合金融资源提供低息创业贷款。 四、实施保障与预期成效 长泰县成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的工作专班,建立政策落实督查机制,确保资金兑现效率。据测算,新政实施后,预计三年内可新增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30个以上,带动重点产业产值增长超20亿元。
2025-07-10
-
【福建招商】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产业合作 推动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深化产业合作,积极推动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相关领导考察调研后,对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给予充分肯定,双方就信息产业规划与合作展开深入交流,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一、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奠定合作根基 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闽南金三角核心区域,交通网络发达,毗邻厦门、泉州等经济活跃城市,具备显著的辐射带动效应。区域内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并依托生态文化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的创新环境。在信息产业领域,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构建了从研发到应用的产业链条,为深化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获权威认可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考察组在调研中重点了解了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方向。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产业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本土创新企业等举措,并提出了下一步围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布局计划。考察组认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符合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具备差异化发展潜力。 三、深化合作助力产业升级 双方座谈中探讨了如何结合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特点,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考察组建议,可探索跨区域协同机制,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同时加强产学研用联动,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表示,将依托政策支持与市场化手段,加速信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四、高质量发展路径逐步明晰 此次调研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计划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人才引进等措施,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的指导也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接国家战略资源、争取政策试点创造了有利条件,助力区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2025-07-10
-
【厦门招商】厦门力推文旅会展产业融合 打造国际文化会展名城
厦门市在文化旅游会展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会展产业三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协同,推动三大领域深度融合。厦门市将以影视产业为引领,构建新型城市文化生态,同时强化旅游项目带动和会展品牌培育,目标建成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城市、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及会展典范城市。 一、文化产业聚焦影视引领与生态构建 厦门市将文化产业作为城市转型的核心引擎,重点发展影视、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等新兴业态。计划提出,全市文化产业年均增速需保持稳定增长,通过优化政策扶持与园区建设,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影视产业是核心抓手,厦门市将完善产业链配套,推动影视拍摄基地升级,并依托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平台提升影响力。此外,厦门市计划培育文化消费新场景,如夜间经济、文创街区等,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二、旅游产业实施五大行动提质扩容 旅游产业计划围绕“项目带动、业态创新、服务提升、营销推广、区域协作”五大行动展开。厦门市将推进一批重点旅游项目落地,包括滨海度假区升级、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开发等,强化全域旅游格局。在服务方面,厦门市计划完善智慧旅游系统,提升交通、住宿等配套水平。目标是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旅游总收入与游客接待量稳步增长,并打造“海上花园·诗意厦门”国际品牌。 三、会展业瞄准国际名城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厦门市将会展业定位为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支点,计划通过培育品牌展会、引进国际会议、优化场馆设施等措施,推动行业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重点发展高端会议、专业展览和节庆活动,争取更多国家级展会落户。厦门市还提出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合作,提升城市竞争力。经济效益方面,目标会展相关收入显著增长,外来参会人数大幅增加,形成以会展带动餐饮、酒店、零售等产业的联动效应。 四、产业融合与政策保障协同推进 为实现三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厦门市强调“文化+旅游+会展”的深度融合,例如结合影视IP开发旅游线路,或依托展会推广本土文化。政策层面,厦门市将加大财政支持、人才引进和土地供给力度,同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营造高效营商环境。此外,厦门市计划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政策落地与项目执行效率。 通过三年行动,厦门市旨在形成文旅会展产业相互赋能的新格局,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与经济辐射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2025-07-10
-
【福建招商】福建省"惠企政策进百园入万企"活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政企联动推进政策落地见效
福建省通过开展"惠企政策进百园入万企"活动,深入工业园区和企业宣讲政策,强化政企沟通,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动聚焦政策解读与服务对接,是福建省推动招商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有效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一、活动背景与主要内容 2019年"中小微企业日"主题活动期间,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尤溪县举办"惠企政策进百园入万企"活动。活动以"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促发展"为主题,组织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服务券、人才引进、财税优惠等政策进行系统解读,重点宣讲《福建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0条措施》和《三明市加快民营企业发展21条措施》等惠企政策。活动现场表彰了2018年度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十佳平台",并设立首个"政企直通车"尤溪经济开发区服务站。 二、政策解读与服务平台建设 活动突出政策解读的精准性和实用性,相关部门从申报条件、办理流程、补助标准等方面详细讲解各项惠企政策。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技术创新等一站式服务。"政企直通车"服务站作为政策服务创新载体,采用"互联网+"模式实现政企高效互动,计划在全省建设100个服务站,构建覆盖全省的惠企政策服务网络。 三、活动成效与示范意义 尤溪县活动是"惠企政策进百园入万企"系列活动的示范场次,通过集中宣讲和现场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政策。活动强化了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的沟通机制,推动形成政策制定、宣传、落实、反馈的完整闭环。"政企直通车"服务站的设立,标志着福建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迈出新步伐,为其他地区开展政策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四、后续推进与长效机制 福建省将持续推进惠企政策进园区、入企业工作,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通过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定期组织政策宣讲和专项服务活动,确保各项惠企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将依托"政企直通车"等数字化平台,收集企业诉求,优化政策供给,形成政策服务的长效机制,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更优质的环境。
2025-07-10
-
【城厢区招商】城厢区兑现惠企奖励超3000万 激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
莆田市城厢区通过招商引资与政策叠加,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强劲开局。城厢区工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构建全方位扶持体系,一季度兑现区级惠企奖励资金超3000万元,助力鞋服、食品、工艺等重点产业稳步增长,并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为区域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 一、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 城厢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位居莆田市第二位。鞋服、食品、工艺美术等支柱产业均实现正增长,显示出区域工业经济的韧性与活力。城厢区工信部门通过政策引导与要素保障,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多维度构建惠企政策体系 城厢区采取省、市、区三级政策叠加模式,重点支持企业稳增长与转型升级。在用电、用工等关键环节加大保障力度,并落实“三转一市”“五换三名”等惠企政策,累计兑现奖励资金超3000万元,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振发展信心。 三、推动重点企业技术改造 城厢区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才子AI商品运营平台、恒威新材料鞋面机设备更新等7个项目入选莆田市重点技改项目;荔城纸业厂房及设备更新、锐马电气改造等6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城厢区工信部门通过精准服务与政策兑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下一步,城厢区将聚焦产业链延伸与创新驱动,强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5-07-1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